課程教學大綱是執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、實現培養目標要求的教學指導性文件,是組織教學、制定授課計劃、選用或編寫教材(講義)、進行教學質量評價和教學管理的重要依據。為進一步貫徹“以學生為中心,產出為導向,持續改進”的理念,特制定本辦法。
一、基本原則
1.堅持以學生發展為基本原則。課程教學大綱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,注重學生應具備知識、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,規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、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,體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。
2.注重科學性和邏輯性原則。課程教學大綱要從本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、作用角度出發,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,合理設計教學內容,科學安排各教學環節,做到分量適當,深廣適宜。注重在不同平臺模塊課程之間、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,避免與其它課程的重復或遺漏。
3.強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原則。課程教學大綱要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的設計,加強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、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,注重在實踐中學習知識、運用知識、創新知識。實驗內容以綜合性、創新性實驗為主。
4.滿足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原則。將近年來教學改革的成果融入到新教學大綱中,鼓勵在基本內容的選擇、教學環節的安排、教學時數和教學方法的改進等方面進行探索,以促進教學改革,提高教學質量。
二、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
1.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列出的所有課程(包括理論教學課程、各類單獨設置的實踐教學課程),均須制定相應的課程教學大綱,無課程教學大綱的課程不能開課,非獨立設課實驗不需要單獨撰寫大綱。
2.適用于同一層次專業開設的同一門課程,教學要求相同的編寫一個教學大綱,并作說明。要求不同的,應分別制訂課程教學大綱。同一課程有不同學分或學時要求的,教學大綱應分別編寫。
3.覆蓋面較寬的通識教育必修課、學科與技術教育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應照顧不同專業、不同年級的要求??鐚W院開設的課程,專業隸屬學院應與開課學院積極溝通,提出有關要求,開課學院在修訂教學大綱時,應認真考慮專業隸屬學院的專業要求和專業特點。
4.課程教學大綱力求文字嚴謹、意義明確扼要、名詞術語規范,避免似是而非、模棱兩可的術語或定義。計量單位、標點符號等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。
三、課程教學大綱的主要內容
1.課程基本信息。包括課程名稱、課程編碼、課程類別、課程負責人、先修課程、適用專業、開課單位、學時、學分等。
2.課程簡介。說明本課程的課程性質,教學內容,學習本門課程學生應該獲得的能力;在遵循培養目標的前提下著重掌握的基本理論、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;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后,在知識、能力和素質等方面應達到的目標。
3.課程目標及其對畢業要求的支撐。課程目標的內涵表述應體現學生的學習成果,準確表達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所獲得的能力而非教學要求。課程目標對畢業要求的支撐要求課程目標和指標點合理對應,一個課程目標不要同時覆蓋過多不同類型畢業要求的指標點,一個指標點也不要牽涉過多課程目標。課程目標支撐指標點填寫“權重”(0-1之間,總和為1)。
4.教學內容及安排。教學要求通過寫出相應的教學內容,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后,在知識和能力上分別達到的程度。學生具體按“能夠”、“完成”、“表達”等方面寫明課程每個章節的基本內容及要求。每一節要詳細說明具體教學內容、方法、學時和對應的課程目標要求。內容介紹詳略以能充分反映本節內容知識、能力范圍等,體現出課程的特點。
5.考核及成績評定標準。說明本課程考核方式、考核成績的構成及每部分所占比例、評價依據和對應課程目標。
6.教材與參考資料。說明本課程相對應的教材、講義和參考書(包含實踐類教材)等。原則上要求為近三年出版的教材或編寫的講義。
7.其他說明。
四、課程教學大綱的組織與領導
1.課程教學大綱的制(修)訂由課程所在教研室負責組織,各教研室應成立相應的課程組,經課程組教師認真研討、充分討論,聽取相關專家意見后,由教學經驗豐富的主講教師執筆制訂或修訂,經所在學院(部)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、各學院(部)負責人審定。
2.各學院將審定后的課程教學大綱報教務處,教務處組織審核后統一印發。
3.課程教學大綱由所在二級學院(部)以專業為單位上傳至教務系統,公共類課程由開課單位組織上傳至教務系統,并定期維護和更新。
五、其他說明
1.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備課、撰寫授課計劃、授課和考核等。
2.在課程教學大綱執行過程中,各教研室可根據學科專業的發展變化及時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。變動較大時,需向二級學院(部)提出申請,并將新修訂的教學大綱組織審議后報教務處備案。
3.新增課程需向教務處同時提交課程設置申請表及課程教學大綱。
4.單獨設的各類實踐類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參照本辦法執行。